證券投資策略與驗證
陳稼興 侯佳利

什麼是投資策略?

  我們都同意在做任何重要的事情時,都應該要有計劃、有原則且有方法。而且對於一般人來說投資應該都是件大事,畢竟賺錢不易,按理來說投資人應該會有謹慎的規劃,謀定而後動才是。但若實際在投資市場上進行觀察,我們會發現投資人的行為往往不是這麼回事!一般散戶投資人的操作模式往往只是做跟進跟出的動作而已!投資人普遍只能無助的跟著外資、法人、大戶、投顧或甚至是股友社所報的明牌起舞!這種行為與其說是在投資,不如說是在盲目砸錢、飛蛾撲火。

  對於投資人,在進行投資時這一系列的計劃、原則和方法就是所謂的『投資策略』。換句話說,投資時的『投資策略』就是要決定買賣什麼、何時買賣及買賣多少的原則。而在台灣,買賣股票一直是一般投資人主要的投資工具之一,因此本文將僅探討股票投資策略的基本概念。

股票市場交易的模式

  股票市場的買賣交易可以被簡單的看成是市場買、賣雙方對於公司未來價值的預期評價不同所產生的交易行為。買方(多方)認為公司價值被低估或未來仍有增值潛力,因此認為現在是低點,可以買入。而賣方(空方)則認為價格已被合理反應或已經高估,現在已是高點,未來可能下跌應該趕快脫手!所以在某特定價位上因為有人想賣也有人想買所以交易就被順利促成了。

  但如果在某個價位上有人想買,但沒人想在這個價位賣,就無法完成交易。此時如果買方的購買意願真的很強,就只好出更高的價格買入,如此股價即會上揚。反之若賣方力道大過於買方,就形成了供過於求,則促使股價下跌。由此也可以看出,如果買賣雙方對於『未來股價』的看法一致,則市場上的買賣就會自然萎縮!

  為什麼呢?因為,如果大家都覺得A公司目前的股價被低估,未來會大漲,那麼很自然的大家都想逢低買進,而沒有人願意逢低賣出了。此時只有人想買,沒有人想賣,交易自然無法形成!反之如果只有人想賣,沒有人想買時,也不會有交易!股票上市初期股價狂飆的蜜月期,或股價狂洩而下的軋空秀都是典型的市場看法一致而形成有價無量的例子。在價格波動一段時間後,供需漸漸恢復正常,市場又會重新出現對未來的多空看法分歧,於是買、賣意願變得比較均衡,則交易機制便又慢慢恢復正常運作。

  因此有一位投資專家說「不管在那個價位買到或賣掉股票都不必太高興,因為市場上永遠有另一個人對於未來股價走勢的看法跟你正好相反!」。不過事實上,公司未來價值(或者說是合理股價)並不容易被正確的估計,否則股價就會停在該價格上一動不動了!而且很有可能公司價值根本就是在不斷快速改變著的,因此多、空雙方的看法很容易就變得很分歧,而股價也反應著這樣的分歧而高高低低的波動。

  既然股價的波動來自於公司未來價值的改變,或投資人對其發展潛力的評價改變,因此能預先掌握此一變動趨勢就能事先猜測股價可能的變動方向。於是就衍生出從公司體質判斷公司價值變化的『基本分析』,或是直接以數理方法從股票價量變動趨勢來推測股票價格曲線未來走勢的『技術分析』,等等不同的研究方法。但對於一般投資人來說,這些分析方法都太難了,需要太多的專業知識!再加上市場上缺乏一套可以容易上手的輔助分析工具,因此隨著他人的舞步起舞就變成了最多投資人採取的投資方式了。

您的投資策略是什麼?

  最近有一系列很成功的保險行銷廣告,以一句『您買保險了嗎?』來喚醒大眾對保險需求的省思。同樣的我們不禁也想提醒投資人『您有自己的投資策略了嗎?』

  一位投資大師對新手說:「我可以用兩分鐘告訴你我的投資秘訣,不過是低買高賣而已;但我用二十年恐怕也無法教會你什麼是低點及高點」。

  我們都明白投資的利益來自於買賣間的價差,這是最淺顯不過的商業運作原理。因此懂得應該要「低買高賣」的道理確實不難,難的是判斷何時是低點、何時是高點。而且即便是投資大師,也未必真能有一套能準確找出未來股價高、低點的方法!

  每個投資人都想穩賺不賠,因此都希望能比別人早一步嗅出股價的未來趨勢,而基本分析或技術分析又有一定的專業門檻。因此散戶型投資人就只能依賴於消息面的打探。因此投資市場上充斥著各種多空雜訊,再加上資訊取得的不對稱,一般投資人多半相信法人或外資等大戶可能會有較好的關係、較早、較可靠的消息,因此多依靠聽「明牌」買進、而聽「謠言」賣出股票。如此一來不但無法「低買高賣」,還常常「追高殺低」,成為接最後一棒的犧牲品。

  因為每個人投資的目的都是想追求獲利,而由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大家如果對未來股價看法一致就會使買賣交易萎縮掉,那麼不難想像掌握可靠消息的人是不會想讓別人知道這個訊息的!這樣才能悄悄買進或悄悄賣出!如此不難推知投資人可輕易取得的消息不是可靠度不足,就是為時已晚,更有甚者可能是刻意散播的反向不實訊息,來達成其順利操作的目的!
因此,我們可以確定別人不可能把好的投資策略告訴你!因為好的投資策略只有靜悄悄的默默使用才能管用!公諸於世後就會因市場機制而自動失效!因此投資獲利的最重要的關鍵是投資人必需學會如何發展出自己的投資策略!

  然而,如果要使投資人能方便的發展出自己的投資策略,必需有賴於資訊廠商開發出易學易用的投資策略發展工具,這樣的工具若再搭配上長期累積的完整財經資料庫,就可以進一步結合為投資策略驗證平台。有了這樣的投資策略驗證平台後,可以讓投資人在擬定了自己的投資策略後,先利用財經資料庫中的歷史股價資料來測試各種投資策略。先在過去的期間中作「紙上交易」,進一步瞭解各投資策略的投資績效。等找到滿意的投資策略後,再真的以此策略進場操作投資,如此不但可以提高投資報酬,也可以降低投資損失。

  由於每個投資人都會有自己的投資偏好和不同的財務狀況,有的追求獲利不計風險,有的強調低風險而只要求穩定的報酬率,因此所需採取的策略也勢必不同。如果能藉由可靠的回測驗證工具,就可以順利找到專屬於自己投資風格的投資策略。

  而教科書、坊間股票買賣投資書籍、分析師或股友社所說的投資策略到底管不管用?是不是只是在看圖說故事而不堪長期使用?這些疑問只要有適當的驗證工具就可以用最短的時間來驗證一下了!投資人不該只是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隨波逐流,任人擺佈!投資人至少應該在真的投錢進股市前,先測試一下如果真的拿這些策略去投資會發生多少獲利或多少損失。有了一定的信心和把握後,再進入股票市場進行操作。

投資的3W

  如圖一所示,其實一個完整的投資策略包括「選股」、「擇時」及「資金配置」等三個子策略,而且三者缺一不可!「選股」是決定該買什麼股票(what),「擇時」是決定何時買賣(when),「資金配置」則決定要買多少(how many)。有了這三個子策略的規劃,就可以依照這套完整的策略來進行操作投資了。

圖一、投資策略架構圖

        由圖一可以看出,『選股策略』可以選出適合投資的股票,而擇時的『交易策略』是找出進出場的買賣交易點。而『資金策略』則在決定該保留多少現金、各個股票各該投入多少資金等。當然這是一個比較簡化的模型,實際上三者之間的交互作用要考慮的問題還要更複雜的多了!

  而前面談到的「低買高賣」策略其實是只考慮『擇時』問題的『交易策略』而已,也就是只決定什麼時候買、什麼時候賣,如此一來當然可以大大簡化了投資人在投資時所需做的決策。因此『交易策略』是一般投資人應當最先學會的策略。
完整的『選股』、『擇時』和『資金配置』三者間該如何搭配使用呢?

  一般的建議是先利用基本面資料選股、再以技術面資料擇時,最後再根據信心度作資金配置。也就是不同時面對三者間複雜的互動問題,而將其前後串接,做比較單純的組合策略來使用。

  因此如果能有系統化、資訊化的工具,能提供以財務指標進行『選股策略』的設計,並提供以各種技術指標、使用者自訂技術指標和股票價量原始值來設計『擇時策略/交易策略』,再佐以資金配置規則所擬定的『資金策略』,最後結合上財經資料庫來提供策略驗證功能,即可形成完整的投資策略驗證平台。讓使用者可以在良好資訊化工具的輔助下,輕鬆驗證過去盲目聽從的策略到底可不可靠?自己累積多年的看盤、操盤心得到底會不會賺錢?再進而藉由工具的輔助,進而發展出自己滿意的投資策略!

為何要使用系統化的投資策略?

  簡單的說,所謂的『系統化的投資策略』就是一套「可以講清楚、說明白的投資步驟、順序和方法」。也就是一套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驗證和評估的投資策略。

  由於投資的目的是為了穩定且長期的獲利,如果一個策略只能在極特殊的狀況下使用,或者中間還需有分析師個人經驗在內的特殊技巧,那麼由於缺乏那些不為人知的技巧,往往使投資人即使順利的在低點買入,卻沒有順利在高點賣出,而是被套在反轉後的下一個更低點。因此非系統化的投資策略事實上是不可依靠的!

  如果使用了可靠的系統化投資策略,其主要好處是這個策略它可以被量化及驗證,而且其效果將具有一致性、穩定性及客觀性。如此的策略才可以維持可靠而穩定的投資績效。也才是可以倚靠的策略。
由於策略如果可以量化就可以被驗證,因此可以先利用工具來測試投資策略,等找到好的策略後再真的投入資金進場交易。如此至少在消極面上能夠降低風險,進而在積極面上達到提高報酬之目的。

  另一方面,由於系統化策略的一致性及客觀性,可以順利克服人性中不利投資的三個因素:『貪』、『怕』、『盲』。
『貪』會讓人忽略風險,過度積極冒進;『怕』會讓人錯失機會,不能在適當時機建立部位;『盲』會讓人無所是從,不知進退,而隨波逐流。

  過去20年台灣加權指數的平均複利年報酬率約為10%,這表示用「射飛鏢」的選股方式,長期而言,每年即可獲利10%。如果「射飛鏢」就有10%的年獲利,利用好的電腦化投資工具可能達到的獲利應該可以更高,除非您認為電腦比不上飛鏢。
當然,這並不表示獲得高報酬是件容易的事,但好的投資分析工具可以讓您有信心、有紀律地執行自己的投資策略。

何謂『回測』?

  前面提到「系統化投資策略」的主要好處就是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進行驗證和評估,而這裡的科學化驗證方法具體的來說就是『回測』。當制定好一套投資策略後,我們要如何知道這樣的策略到底好不好呢?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到市場上去實際執行一次!看看一段時間下來,這樣的投資策略可以帶來多少報酬,或會造成多少損失。但這樣一來如果策略會造成虧損不是也賠跟著進去了嗎?

  因此,在評估策略是否可執行時,必需先進行虛擬交易,也就是不真的投入資金,而只看投資策略在執行一段期間所可能造成的損益而已!等到確實可行再實際進場交易!但是這樣一來如果您每設計好一個投資策略或調整一個參數,就得等上三五個月才知道效果好不好,那等您發展出一套可用的策略時,您可能心力交悴了!

  因此比較好的驗證方式是借助資訊科技的輔助,利用長期累積的股票市場交易資訊,每當投資人設計好一個投資策略時,就讓時光倒流到某一個過去的期間!然後在那個期間中執行此一套投資策略,就可以在幾分鐘內就知道投資的績效,既快速又可靠,更不會浪費您寶貴的資金!而且藉由在那段期間的交易明細,您也可以比較容易看出該如何修正您的策略。由於可以立刻看出策略調整的績效變化,很容易就能令您靈感泉湧,發展出令您滿意的投資策略了!

  所以『回測』就是帶著您穿越時空,讓時光倒流,回到您指定的過去一段特定的期間,實際去執行您的投資策略,再評估看看此一策略是否具有穩定、可靠的報酬且是否長期可用的策略驗證工具。更可以評估看看您的投資策略在不同的期間,在多頭市場和空頭市場下,是否會有不同的表現?是否您的策略可以套用在不同的股票中?因此『回測』工具可以讓你在時間軸上來去穿梭,更可以讓您在不同的股票間水平驗證。讓您找到您專屬且經過市場驗證確實可行的優秀投資策略。

策略及紀律帶來持續穩定的投資報酬

  在各種媒體所介紹的成功投資者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特性:「每個成功的投資者都各有自己的投資策略,並且嚴格地執行它」。Newsweek在1991年12月報導了一位68歲的退休教師的投資經驗,他4年的平均年報酬高達37%,策略及紀律是他投資的秘訣。所謂的紀律就是確實的執行其投資策略,不再畫蛇添足的自作聰明!具體的說就是藉由確實執行既定的投資策略,不貪、不怕、不盲!

  雖然股票買賣投資很容易就可以進行,但並不是每個投資人都能在投資上獲得高報酬,只要您觀察身邊的親戚朋友,長期投資下來也許多半是賺少賠多!

  但如果您再進一步仔細觀察,這些人是否有策略,如果有策略,是否有紀律地嚴格執行其策略?還是他們就是先前提到跟進跟出的盲目一族?

  通常我們所見到的輸家是既無策略也無紀律,他們通常靠「明牌」買進、聽「謠言」賣出,於是常常「追高殺低」。也許具有成功投資專家的特質不是那麼容易,但是至少可以先跨出第一步,洗去骨子裡的輸家特質,離開隨波逐流的犧牲品一族!

  如前面所提的,如果大盤的年報酬率為10%,也就是你長期持有只要隨便買就有10%的年報酬。那麼若能利用充分的資訊、功能強的分析工具及嚴格確實的執行紀律,那麼我們實在應該可以期望獲得更高的報酬。

  無疑地,利用分析工具發展自己的策略需要您投入一些時間及精力,但花幾個週末學會使用工具及發展出有效的策略後,以後只需每天花15分鐘追蹤您持股的買賣點訊號,並且確實的去執行。如果這樣做就能讓您的報酬率達到20%或更高,是否值得呢?還是您仍堅持要把大把的資金當成學費給虧損掉?

  或許下面的數據能讓您更容易判斷長期穩定報酬的威力:

  • 如果現在投資100萬,以10%年複利計算,20年後的本利和為673萬;
  • 若以20%計算則為3,834萬,約是10%的6倍;
  • 若是以30%計算更高達1億9,005萬,約是20%的5倍。

  換句話說,如果您能比大盤的10%獲利率再提升10%就可以獲取多6倍的報酬,如果能更進一步提升20%到達30%,則本利和將能增加30倍!

  或許要驟然增加10%年報酬會讓新手覺得有些遙不可及,但利用好的分析工具增加3%年報酬應該是合理的預期,從表一中可以看出,即使只能增加3%的報酬率,20年複利後的結果仍相當可觀。

表一、年報酬率增加3%對投資本利和的影響

10% 13% 20% 23% 30% 33%
1 1.10 1.13 1.20 1.23 1.30 1.33
5 1.61 1.84 2.49 2.82 3.71 4.16
10 2.59 3.39 6.19 7.93 13.79 17.32
15 4.18 6.25 15.41 22.31 51.19 72.07
20 6.73 11.52 38.34 62.82 190.05 299.94

  因此如果能借助資訊化投資策略分析驗證工具的輔助,再搭配完整的財經資料庫,絕對有機會讓您的報酬率增加3%或更高!理想策略必需靠自己來挖掘。如果現在您只有20歲,您將有機會在40歲財務自主;如果您已40歲,您可能在退休時累積了上千萬的退休金;如果你即將或已經退休,別忘了那位年報酬37%的68歲退休教師。事時上投資理財永不嫌晚!重要的是您是否擁有您自己的投資策略?您是否有紀律的嚴格執行您的策略?更重要的是,您是否定期檢視您的策略是否仍持續有效?在資訊化科技蓬勃發展的二十一世紀,必需善用資訊的力量,改善您的投資方法!

交易策略的基本架構

  在談完投資策略的基本概念,以及系統化投資策略的優點後,本文將針對擇時的『交易策略』進一步探討其基本架構。
首先,一筆完整的交易應該包含了何時進入市場以及何時離開市場,因此一個交易策略至少應包含『進場規則』及『出場規則』;而為了保護獲利或降低損失,也就是有效降低風險,則最好能再加上『停損、停利規則』。

因此如果多、空都考慮操作的話,一個完整的交易策略應該包含:
『作多進場規則』、『作多出場規則』和『作多停損停利規則』以及『作空進場規則』、『作空出場規則』和『作空停損停利規則』等六組規則。

  至於何時該看何組規則呢?這就和投資人目前的持股狀態有關了!如圖二所示,說明了投資人持股狀態與策略規則觸發之間的關係。

  首先,當投資人處於「空手」狀態時,應先觀看進場相關的規則,也就是留意『作多進場規則』或是『作空進場規則』是否被觸發。若『作多進場規則』觸發,則以多單進場,投資人此時的狀態也就變成了「持有多單」的狀態。

  反之,在「空手」狀態時,若『作空進場規則』被觸發,則以空單進場,投資人的狀態也就由「空手」轉變為「持有空單」的狀態了。

圖二、規則觸發與投資人持股狀態之關係

  當狀態為「持有多單」時,此時由於投資人手上已有多單,因此應該留意是否有出場相關的規則被觸發。換句話說,此時應留意『作多出場規則』和『作多停損停利規則』是否被觸發,兩者任一被觸發時,則結束投資人手上的多單。於是投資人的狀態就由「持有多單」重新回復到「空手」的狀態了。

  同理,如果狀態為「持有空單」時,則由於投資人手上已有空單,因此應該留意是否有出場相關的規則被觸發。換句話說,此時應留意『作空出場規則』和『作空停損停利規則』是否被觸發,如果兩者有任一規則被觸發時,則結束投資人手上的空單。於是投資人的狀態就由原先的「持有空單」再度回復到「空手」的狀態了。
當回復到「空手」狀態時,就又恢復到先前留意進場相關規則是否被觸發的狀況,如此反複進行交易,狀態也不斷在「空手」、「持有多單」或「持有空單」間轉換不息。

  至於每組『規則』則是進一步由多個『條件』所構成,因此必需再深入規範出多少條件同時成立下規則會被觸發。如此規則的定義才算完備。

以下是一些常見於股票投資書籍的簡單的「作多進場條件」:

  • 5日移動平均向上突破20日移動平均。
  • 6日RSI小於20。
  • 今日收盤價高於昨日收盤價加昨日最高價最低價差之50%。
  • 今日收盤價高於最近4日之收盤價。

  至於更複雜的條件則可以由類似的簡單條件加以組合而成,或者進一步透過基本的原始價量數值或技術指標,再經過其他算術運算與比較判斷也可以構成進階的條件。也就是自己創造出自己專屬的技術指標套用到規則條件中。

  而「作多出場條件」也以類似的架構呈現,通常和「作多進場條件」相對應,以下是一個簡單的作多出場條件:「6日移動平均向下突破10日移動平均」。同樣的出場條件也可以透過和作多進場條件類似的方式發展出更複雜的進階條件來。而且『作多出場規則』同樣可以由多條「出場條件」所構成。再由投資人決定多少出場條件同時成立時要觸發『作多出場規則』。

  至於用來降低風險的『作多停損停利規則』,則是具有比『作多出場規則』簡單的架構。一個簡單的作多停利停損條件是:「今日收盤價跌破買入後最高價之90%」,此條件的實際意義就是自買入後,不管上漲多少,若股價開始反轉且累計下跌達10%時即出場避險。例如買入後累計上漲了40%,當發生反轉下跌10%時即先停利,以避免後市可能繼續看跌,把手上的獲利也賠掉。而另一方面若買入後股票即不斷下跌,當總跌幅達到預先設定的10%時,即應壯士斷腕,停損出場等待下一個更好的獲利時機。

  大部份投資人都是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賣,而平白損失獲利機會,因此出場與停損停利概念對一般投資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必需即早建立此一觀念,才不會落入『貪』這個因小失大的陷阱中。

好策略真的存在嗎?

  學術界普遍認為財務市場是無法預測的,因而提出了「效率市場假說」。也就是在效率市場中,資訊是完全公開的,因此不存在因資訊不完全流通導致的資訊不對稱,也就是不存在掌握內線消息所形成之超額報酬空間。所以在一個效率市場中,價格已經完全反應了所有資訊,自然無法用已有資訊預測未來價格。也就是所有的投資人因為都能充份掌握決策所需的資訊,可以對股價做出相同的評價,因此沒有高估或低估產生。然而完全效率的市場事實上是無法長久存在的,因為在完全效率的市場中,由於大家對價值的判斷如果一致,則市場交易自然不活絡,所以收集資訊的回饋將是0,在這種情況下缺乏令人進場交易的誘因,投資市場終將消失。而且在台灣這種有漲跌幅限制的市場中,重大利多或利空消息事實上無法很快的一次就反應完,因此仍可能存在更多的操作空間。

  另一方面,也有學者認為在一個相對有效率的市場中,唯一可以穩定獲利的方式是利用充分的資訊及優良的科技發展競爭優勢。在投資市場中,您的競爭優勢就是您的投資策略,以及嚴格執行此投資策略的決心和毅力。

  就像在科技領域的創新發明可以獲得專利的獎勵一樣,在財務策略上的創新發明所獲得的報酬就是財務市場對其努力的合理獎勵。不同的是,財務創新發明仍無法申請專利,因此它的保障獲利期遠比科技創新發明短。因為只要大家都知道這樣的策略,都採取相同的決策,則市場交易就會停擺,結果是大家都無法享受到優良策略所帶來的高報酬。

  此一事實對投資者的意義是:『好的策略公開後若有足夠多的人開始採用,則此策略終將失效』。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也沒有不勞而獲的好策略,策略必需要靠自己找,不要期望別人平白送你好策略。

  反過來看,當您找到好的策略時,也必需要適度保護您的策略,否則過多人採用後,您的策略也將逐漸失效。由此讀者不難想像,那些在傳播媒體上大肆宣揚其買賣交易策略者是何居心了!

  另一方面,投資也沒有唯一的最佳策略,因為每個人的財務狀況不同、投資偏好不同、專業領域不同,最重要的是風險承受力不同。再加上投資標的眾多,因此每個人都可以發展出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

  而且事實上也不需要非找到絕對的最佳策略才能開始投資,只要有讓自己滿意而且穩定的策略即可,別忘了表一中的長期穩定獲利所帶來的驚人複利報酬率。穩定的報酬要比上下劇烈震動的報酬令人安心、愉快的多!而有了理想的策略和買賣交易點的提示,您就可以回歸正常的生活,只要每天花幾分鐘依交易提示進出場即可,不必再盯著即時盤、揪著心臟忐忑不安了。

  再次強調,因為每個人對報酬及風險的相對趨避程度不盡相同,因此必需依據自己的投資性格,為自己設計合適的個人化投資策略。而且沒有人會把好的投資策略告訴你!因此您需要的是協助您發展出獨特投資策略的工具,而不是不知葫蘆裡賣得什麼藥的『明牌』!

如何找到好的交易策略?

  除了試著更換進場、出場、停損停利規則中個別條件及參數外,以下是我們的建議:

  1. 先不考慮交易成本,以觀察策略的基本獲利能力。
  2. 試幾個不同回測期間,以確定策略的穩定性。
  3. 如果結果不理想,換股再測試,直到結果讓人滿意。
  4. 考慮交易成本,如果扣除交易成本後結果變差了,可能是交易頻率太高了!可以嘗試同樣策略於週或月資料,減少交易次數以獲取較高的報酬。
  5. 將滿意的策略及股票存檔並列入交易提示清單,追蹤此策略之績效並定期驗證微調、更換策略或套用到不同的股票。

如何分散風險?

  有一個鐵的事實就是「投資雖是為了獲利,但卻必要承擔風險」。而且往往預期的獲利越高,所要承擔的風險也就越大!因此從某個角度來看,風險的存在提供了高報酬的機會,否則就沒有人願意承擔風險了。有些投資專家因此說「投資報酬是用風險寫成的函數」,這正說明了投資與風險間的連動關係。

  投資人要有「高報酬必然伴隨高風險」的基本認知,但是高風險並不必然保證能有高報酬!很多人往往因為「投資報酬是用風險寫成的函數」這句話,而過份勇敢的面對高風險!這樣的投資方式實在是太危險了!因此要特別提醒您在追求投資報酬時,仍需有風險意識。適當的風險、合理的報酬才是您可以期待的長期投資策略。

  一般而言,風險可分為『系統性風險』及『非系統性風險』兩個部份。其中『系統性風險』是由影響所有證券的因子(如政經情勢、天災)所造成,也就是影響的範圍是全面性,簡單的說就是會令股市全面下跌或全面上漲的因素。由於這些因素的影響是絕大多數的股票因此也就不容易規避。而『非系統性風險』則是由影響個別證券的因子所造成,因此可以藉由分散投資標的來規避。

  而除了證券有風險,同理策略也同樣會有風險,因此建議同時採用數個策略以分散策略的風險。此外,也建議同時採用不同交易頻率的策略以分散變現性的風險。

結論

  要保障投資的獲利,必需有良好的投資策略,並且確實的去嚴格執行策略。而且由於交易市場的特性使然,擁有好策略的人是不會將策略分享給他人的!必需自己去發展專屬自己投資風格的投資策略才行!

  有了投資策略後,必需藉助『回測』工具,先驗證評估策略在過去期間的投資績效,並且評估在不同期間、不同股票上是否仍然適用?而且只要是投資就會有風險,那怕是已經千鎚百鍊的策略,都可能會有一定的風險!因此進行投資必需量力而為!先衡量風險再期待報酬!


【RichMall理財精算網】https://www.richmall.com.tw/newrich/school/F03.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YL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